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时间:2012-09-11       来源:宣传部         浏览量:

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
“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王秋生书记出席大会接受温总理亲切接见

图为国务院向我院颁发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奖牌

图为院党委书记王秋生在表彰大会现场

9月7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院党委书记王秋生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大会,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国务委员马凯、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国家领导人与我院党委书记王秋生(三排左六)等受表彰集体代表及个人合影留念



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院党委书记王秋生(二排右三)等受表彰集体代表及个人

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院党委书记王秋生(二排右一)等受表彰集体代表及个人

图为院党委书记王秋生(右三)在表彰大会现场

教育兴国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普及基础教育之梦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孙中山先生早年就曾提出“普及教育是建设新国家的根本大计”的主张,认为只有“让人人都能够读书,才可以说是普及教育制度。”进而“实现人无贵贱皆奋于学”的全民教育。同时他也指出“要使教育平等,就要例行教育普及”。但是在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根本不可能普及基础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总体上很低这一现状,党和国家把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上重要日程,组织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大力普及初等教育。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普及教育,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即便当时经济很不发达,农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加之随后而来的自然灾害和持续多年的社会动荡,但普及农村初等教育的工作一直坚持不懈,为其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 年之后,我国成功地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人民群众对于普及教育特别是普及小学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1980 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把普及小学教育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提出在 80 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进而普及初中教育。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普及义务教育作出的明确规定。1985年,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随后,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以法律形式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明确规定。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到2000年,我国在85%以上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至此,我国的“两基” 攻坚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国家在推进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针对当时尚未实现“两基”的400多个经济发展滞后、自然条件差、教育基础薄弱的西部县级行政区域,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重大教育工程,到2007年,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扭转。第二件大事是在全国城乡全面实施真正免费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第三件大事是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通过完善和实施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和提供助学贷款等方式,为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保证学生不会因经济原因而中断学业,同时引导社会参与,共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支持。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展共同奋斗的结果,广大教育工作者作出了突出贡献。

“两基”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次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是对改革开放以来27年“两基” 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的一次全面总结。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战略,推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让教育更好惠及全民。这次大会还深入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就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了深入分析和安排部署。会上,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先进地区受到了隆重表彰。

多年来,我院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并落实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的办学指导思想,1997年9月至今,在山西省教育厅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续15年派出31批共27000人次师生,每批半年,到山西省忻州市各县市区和省内运城、大同、阳泉三个地级市农村中小学以及海南省五指山市共721所农村中小学,协同完成“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任务,相当于连续15年、每年为贫困农村派出870多个全职岗位专任教师,直接服务和推动了地方“两基”工作。

2006年12月,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200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实地考察忻州“两基”工作时,对我院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开展大规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服务山老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师范生扶贫顶岗实习不仅仅是我国现在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而且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忻州师范学院作为探索者、先行者和坚守者,已经取得了比较系统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做法。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不是走形式,不是点缀,而是真干,是动真格的。我要特别向你们,创造忻州师范学院经验,而且坚持十年不动摇,同时做得非常有效的同志们,代表全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表示致敬!”

早在1997年初,新一届党委调研时认识到,忻州作为欠发达地区,贫困农村教育落后,“两基”攻坚任务繁重,症结在于广大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短缺、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较低。

为此,我院确立了主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面向贫困农村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协商,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助地方完成“两基”任务,建立贫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

我院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协商,签订专门协议,每年派出两批大学生,每批半年,到贫困农村中小学承担全职教师岗位职责,完全服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管理,协同完成“两基”任务。

我院始终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使师生认识到:真心实意服务贫困农村教育的师范教育,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师范教育;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一批批高素质师资扎根农村,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贫困农村“两基”任务。15年来,我院党政领导班子思想高度统一,保证了协同地方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基”工作;教职工认识逐步到位,保证了常年抓好服务地方“两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广大学生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了到贫困农村服务“两基”的积极性。这三个层面思想长期统一,是协同地方完成“两基”任务的基本保证。

我院在组织师生完成“两基”任务的同时,主动协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换岗培训等多种形式,为贫困农村学校免费培训教师。2001年至今,建立了“扶贫顶岗支教与农村教师换岗培训”联动机制,选派360多人次优秀教师开办农村学校最紧缺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班,免费培训农村教师共2496人;派出580多人次优秀教师到受援县430多所农村学校开设讲座、示范授课;实施“国培计划”,组织音乐、英语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累计培训896人;近三年每年暑期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举办英语教学研讨班,共培训农村外语教师246人。上述培训累计为贫困农村学校义务培训教师3638人。

我院积极协调建立和落实完成“两基”任务的政策、经费等长效机制。忻州市政府多次专门下发文件,对长期大规模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激励机制作了全面规定。忻州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15年来累计投入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专项经费约3000万元。我院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直接服务地方“两基”的专项经费230万元以上,列入每年年度财务预算,15年来累计用于服务地方“两基”工作的专项经费达3500万元。

我院组织师生长期服务“两基”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村教师数量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开齐了音、体、美、英语等过去难以开设的全部规定课程,提高了贫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了当地 “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5年来累计派出的直接服务地方“两基”工作的27000人次师生,约20%在农村初中,约80%在农村小学,按国家规定的师生比农村初中1:18、小学1:23测算,共为59万余名农村学生提供了培养服务。200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上,教育部代表中国政府提交了《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聚焦农村教师》,我院是其中专文重点介绍的全国唯一一所高校。

我院组织师生长期服务“两基”工作,为贫困农村中小学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师资。学生在深入农村完成“两基”任务的实践中,增进了对贫困农村教育的感情,培养了艰苦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就业观念,不少毕业生主动要求到农村任教,85%左右的师范毕业生成为贫困农村中小学教学和管理骨干,推动了“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的顺利完成。

我院组织师生长期服务“两基”工作,使教学改革更加贴近农村基础教育需求,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12月,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2008年6月,教育部专家组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充分肯定主动服务贫困农村“两基”工作是我院鲜明的办学特色。2009年9月,王秋生书记主持的“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隆重表彰,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建校50多年来所受的最高国家级别荣誉。这既是对我院多年来主动服务贫困农村“两基”、全面推进扶贫顶岗支教工作的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充分肯定,必将激励全院师生员工,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再铸辉煌,以更大的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和我院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 版权所有:忻州师范学院             邮编:034000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顿奇东街1号

  •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晋ICP备05008238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