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七一”来临之际,党委书记王军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筹)进行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建设。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韩昱东,马克思主义学院(筹)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
在座谈会上,党委书记王军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取得的各项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王军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王军书记还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在教学研究转型建设中如何更好发挥示范作用提出指导意见。
一是坚守政治属性,扛牢为党育人使命。能不能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能不能讲好课关键在“使命”二字。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学院(筹)要紧密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核心,厚植政治底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承担起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社会担当,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为学院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主动抢抓机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谋篇布局的重中之重,也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筹)要深刻认识学科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抢抓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等战略机遇期,聚焦学科专业建设重点任务,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分层分类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深耕优势学科,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内涵建设,彰显专业特色,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三是坚持引育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筹)要准确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大局大势,紧密聚焦学科专业建设主战场,注重博士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高素质人才保障思政课建设工作高水平发展,努力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学科专业建设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撰 稿:辛烨